一提起小區停車位,涂先生就有一肚子火。去年他在杭州城西的新房剛交付,就花15萬元買了一個車位,當時妻子還埋怨他多花錢。隨著鄰居們陸續入住,車位也越來越緊張,對自己的先見之明,涂先生很是得意了一陣,可今年開始,隨著車位越來越緊張,他的車位經常被別的車子“鳩占鵲巢”。
明明是自己的車位卻經常被人搶停,這種事情碰得多了,好脾氣的涂先生也很懊惱:“停在自己的車位是我的權利,難道這15萬元是白花的?”物管只好去找搶車位的車主。
“沒有地方停車,讓我停哪兒?”那位車主也是滿肚子委屈。
按照有關要求,目前多數樓盤的車位配比在1∶0.5~1∶0.75之間,也就是說通常兩戶人家配備一個車位或者是三戶配備兩個車位。這原本就有些“先天不足”車位數量,又偏偏碰上有車家庭正不斷增加,有的甚至是一戶雙車,車位自然是“捉襟見肘”。“小區車位很緊張,每天都能聽到有車位的和沒車位的人在爭吵。”沈小姐住在潮鳴小區,她說自己晚上出門基本都不開車,“出去容易回來難,老小區里搶個車位多不容易啊。”
私家車數量是“無限”的,而小區車位卻是“有限”的,當有限的車位終于飽和的時候,業主們的車又能停到哪里去?來看看這些值得學習的樣本吧,或許從中能找到適合自己小區的方案。
建立體車庫
向空間要車位,無疑是大家說得多的解決停車難的方案之一。杭州莫干山路上一個寫字樓兩年前興建了一個升降橫移式小型立體車庫,讓原本只能停二十多輛車的一塊空地,可以停放六十多輛車。
本報也曾經報道過這種層高只需要2.3米的新型立體車庫。傳統的立體車庫都要求層高不能低于3.6米,這讓很多老大樓和老小區只能“望庫興嘆”。而這種低層高的立體車庫,利用了汽車前身比較低的情況,充分利用空間,只要在層高2.3米的情況下,就可滿足雙層停車要求,成倍提高容車數量。
[缺陷]對住宅小區來說,加建立體車庫受制約比較多。一是成本高,通常立體車庫每平方米的平均造價近萬元,這筆錢誰來出?二是新建立體車庫對周邊環境的影響較大,比如噪音、采光、視線等問題,都需要事先與小區全體業主溝通。
改建小區道路
這是從背街小巷改善工程中獲得的靈感。背街小巷改善工程打通了吳山路、南復路、建國南路等斷頭路,又對潮鳴寺巷、求智巷、蓮花路等一大批背街小巷進行了局部拓寬,通過打通斷頭路、道路拓寬等手段完善了道路硬件設施、改善了交通微循環環境,而且有效地緩解了停車難。
有時原本只有四五米寬的小巷只要拓寬哪怕50厘米,就能擠出一排車位來,工程量小、施工難度低,但效果卻很好。典型的是萬壽亭街,街寬4米~6米,卻被立在中間的電線桿分成了兩半,白白浪費了空間,而在整治過程中電線被埋入地下,道路變寬了,半邊劃出車位,停車難題也順便解決了。
[缺陷]停車的地方多了,難免會妨礙行人,也使小區顯得更車水馬龍。采訪中,浙江中都物業管理公司副總韓永軍提出了另一個設想:“據我們了解,國外有些小區道路地下不鋪管線,而是安裝升降裝置,晚上可以讓汽車沉到地下,不但不影響正常通行,而且不影響小區環境。”這種辦法雖然我們現在還無法采用,倒也可以開拓思路。
設立流動泊位,動態管理
為了解決停車難問題,浙江中都物業管理公司曾經做過近半年的動態調查。“我們根據小區的車位數量,對小區內白天和晚上的停車數量進行了調查摸底,掌握小區進出車輛的動態數據后制訂停車制度。”該公司副總經理韓永軍說,經過調查后,他們對小區內的道路實行單邊劃位,以增加停車位,并發放車輛出入證,對外來車輛嚴格控制,設立幾個流動泊車位。
在此基礎上,小區內車輛全部實施錯時錯位,先到先停,由物管統一安排,這個辦法,提高了每個車位的利用率。
住在建中小區的業主李先生也贊同先到先停制:“我們這樣的老小區沒有物業管理,可以由居委會先在小區內劃定停車位,這些停車位既不出售,也不出租,實行動態控制,誰的車先到,誰就可以停。”動態地管理停車,相對能體現公平性。
也有業主提出,把固定車位與臨時車位結合起來,通過搖號后獲得固定車位的租賃權(半年或一年搖一次號)。如果搖到車位的業主有車,則由物管根據其房號就近安排車位,如果搖到車位的業主暫時無車,則可以辦理優先保留權,將車位空出由物管安排候補人使用。享有優先保留權者在租賃期間內如購車,則可向物管提出辦理固定停車位使用手續,并且規定,獲得優先租賃權的申請人或候補人不得私下轉讓車位使用權。
[缺陷]這個辦法并沒有實際增加小區車位的絕對數量,而是通過限制非小區業主車輛進入小區,來控制小區內車輛數,盡量保證小區業主有停車位。這個方法值得目前停車秩序比較混亂的小區學習,加強車位管理、提高車位利用率,但對本身車位數量已經不勝負荷的小區來說借鑒價值不高。
資源共享,和附近寫字樓錯時停車
住在安吉路社區的王女士建議那些附近有寫字樓、機關單位的小區不妨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她介紹,安吉路社區去年就開始實行錯時停車,居民自家的車庫在白天不使用的時候,有償提供給附近一些機關或公司的員工停車,這樣既解決了單位的停車困難,也讓自家的車庫不閑著。
地處杭州文三路電子信息街區核心地段的九蓮新村社區,因為人流、車流量大,停車也很困難。為利用停車場地資源和時間差,社區和轄區單位加強了聯系,實行資源共享,錯時停車——單位停車場白天停不下的車,停到了居民小區內;居民小區晚上停不下的車,尤其是高檔轎車,能停到單位車庫里安穩過夜。
[缺陷]事實上,錯時停車已經成為不少小區解決停車難的辦法,對于那些車位緊張的單位來說,這也是一個“雙贏”局面。但問題是,現在不少新建住宅區是成片開發,一個樓盤挨著一個樓盤,大家的停車高峰期一致,很難“錯時”。
改建部分綠地
根據相關規定,小區內綠地、道路屬于全體業主共有的,業主可以通過業主委員會向相關規劃部門申請更改小區規劃,要求將小區綠地變更為車庫,在規劃更改獲得通過的情況下,業主就可以自建或者聘請開發公司對綠地進行改建,以補充車位不足。
有業主提出,可以從小區現實的條件出發,選擇一些邊角料部分的綠地進行改建,這樣就不會對現有綠化面積造成大影響。新開辟出來的停車場鋪上草坪磚,進行綠草栽種,或者在停車場上方架設花架,種植攀援植物,使停車位上方形成“綠廊”,這樣可以在增加車位的同時補償部分綠化面積的損失。
[缺陷]和改建小區道路一樣,改變小區原來面貌的辦法通常很難獲得全體業主的認同。如果能獲得業主的支持,這倒不失為一個簡單易行的辦法。
易地建車庫
為了緩解杭城停車難,利用城市地下空間、小區公園地下空間、高架橋下空間開發停車場,已經成為杭州城市建設的普遍做法,向學校操場要地下空間也成為新趨勢。去年年底,本報曾經報道過杭十中和杭四中已經成為試點,開發學校操場地下空間,為老城區解決停車難探索新路。
但也并不是每所學校都有條件建設操場地下停車場。因為地下停車場面向社會開放,而社會車輛進入停車場當然不能打擾學校的正常教學和影響學生的安全,因此這所學校的操場至少需要有一面緊鄰城市道路,另外,人行通道也不能從停車場直通學校。換句話說,必須保證開發出來的停車場和學校分別成為兩個獨立個體,互不影響。
如果小區附近有合適的地塊,或未被開發利用的地下空間,倒也不妨嘗試。
[缺陷]選址難,建設成本較高,可操作性不太強。
聲明: 本網站所發布文章,部分信息來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382666579)
貴州 貴陽 六盤水 遵義 安順 畢節 銅仁 黔西南 黔東南 黔南 南明 云巖 花溪 烏當 白云 觀山湖 開陽 息烽 修文 清鎮 鐘山 六枝 水城 盤州 紅花崗 匯川 播州 桐梓 綏陽 正安 道真 務川 鳳岡 湄潭 余慶 習水 赤水 仁懷 西秀 平壩 普定 鎮寧 關嶺 紫云 七星關 大方 黔西 金沙 織金 納雍 威寧 赫章 碧江 萬山 江口 玉屏 石阡 思南 印江 德江 沿河 松桃 興義 興仁 普安 晴隆 貞豐 望謨 冊亨 安龍 凱里 黃平 施秉 三穗 鎮遠 岑鞏 天柱 錦屏 劍河 臺江 黎平 榕江 從江 雷山 麻江 丹寨 都勻 福泉 荔波 貴定 甕安 獨山 平塘 羅甸 長順 龍里 惠水 三都水 四川 重慶 云南 甘肅 陜西 湖北 湖南 廣西